非洲猪瘟(ASF)的致病病原是一种大型的复杂的病毒,非洲猪瘟病毒(ASFV)。这种病最先是在肯尼亚发现,撒哈拉以南的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存在,包括马达加斯加。
非洲猪瘟1957年被传到葡萄牙,是因为航班上的食物残渣当做饲料被喂给了机场附近的猪场。非洲猪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活跃了三十多年,直到1990年代初才被成功根除。
非洲猪瘟的特征
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,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,无性别差异。其症状和普通猪瘟相似,但通常感染了非洲猪瘟的猪只死亡率极高。
感染非洲猪瘟可能有下列症状:
猪只猝死,几乎没有征兆;
高烧(40.5-42℃);
皮肤变红(仅浅色皮肤的猪可观察到)包括耳尖、尾尖、肢体末梢和胸腹部皮肤。
死前24—48小时食欲减退,精神不振,发酣以及运动失谐;
呕吐、腹泻(有时带血),眼部流出分泌物;
感染6至13天内死亡,最长20天。
导致母猪流产,死亡率常接近100%。
传播途径
直接(健康猪与患猪之间)或间接接触:
饲喂含有病猪肉的食物残渣(非洲猪瘟病毒在未熟制猪肉产品中能够存货三至六个月);
老鼠蟑螂虫鸟等病毒携带;
接触被污染的设施、车辆、衣物等等。
病毒来源
非洲猪瘟病毒可在猪粪中存活6至10天,在猪肉产品中可存活若干月,在冻肉中可存活若干年。
病、死动物的血液、组织、分泌物和排泄物;
经过感染存活并康复的动物;
感染了该病毒的蜱虫(一种天然的节肢动物宿主)。
应对手段
非洲猪瘟目前没有任何治疗方法,因此猪场防疫体系的建立是必需的,例如:避免泔水喂猪,采用专用的衣物,对新引进的猪进行隔离,并在不同组群之间采用隔墙。
一旦暴发情况下,必须迅速对所有猪只进行人道屠宰,并且对尸体、猪肉产品和垫料进行恰当的处置,并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。